建厂创业阶段(1969年——1979年)
1967年,国家计委按照党中央、毛主席“备战、备荒、为人民”的决策,将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一分为二部分内迁,建设为西北地区机床工业配套服务的机床电器厂。沈阳老厂111名职工响应号召来到天水创业,他们本着“边基建、边搬迁、边生产”的“三边”精神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,从1969年9月破土动工,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,新建房屋34栋,建筑面积22740.85平米,安装设备110台,完成投资461.37万元,全面完成了“建厂设计纲要”,达到了年产机床电器2万件,机床电控柜300套的生产能力。建厂当年,完成产值8.58万元,次年实现利润5.53万元,上缴税金3.3万元。创业之初,他们发扬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的精神,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群众性技术革新,自制注射机、弯板机、线切割、阻抗器、控制器等生产和试验设备,建成了“全国机床电器天水测试中心站”。8年收回了国家投资,形成了9个系列、11个品种的机床电器元件和7种机床控制柜,跻身全国机床电器骨干企业行列。
技术引进阶段(1980年——1993年)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,二一三的决策者们将视野从国内转向国外,在收集、研究、仿制日本、法国等发达国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的同时,先后派人到法国TE、德国西门子等世界驰名公司考察,经过对比分析、协商谈判,于1984年8月8日和法国TE公司签订了《专有技术引进与技术援助合同》,以468万法郎全套引进了TE公司7个系列、32个品种、60种规格的低压电器元件的专有制造技术和生产许可证。引进产品体积小、易组合、可靠性高、寿命长、耗能少,符合IEC国际标准及NFC、VDE、BS等国际通用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,也符合LROS、RCNAGL等船用标准。产品引进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一步向前跨越了20年,达到了国产机床电器元件彻底更新换代的目的。
创新发展阶段(1993年——2006年)
二一三人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,全方位、高起点地推进技术创新、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,使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经济惊涛骇浪的冲击。1993年10月,提出了“面向市场、开发市场、服务市场”的战略决策,率先在全行业中建立了以15家销售分公司为骨干,以当地代理商、核心大用户为依托的直销网络,有效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,打造了响亮的“天水二一三”品牌。
本着“生产一代、储备一代、研制一代”的新产品开发方针,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,瞄准国际先进水平,优化调整产品结构,先后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E系列、F系列、d系列交流接触器、直流接触器、电动机控制断路器、小型断路器、塑壳式断路器、电子式时间继电器、PLC、高低压配电柜等新产品,成功涉足了配电、成套和智能电器领域。
在搏击市场的过程中,企业以改革为主线,积极探索资本运营、品牌经营的新路子,先后在西安、上海创办了产权明晰、权责明确、管理科学、运行高效的股份制企业。1998年,天水二一三入组发行“长城电工”股票在上交所成功上市,使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转型升级阶段(2006年至今)
二一三发展到今天已过去了近50年的时间,一代代二一三人在创业到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,“二一三”这一品牌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。为了保护好这一品牌,集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、未雨绸缪,适时提出了“打造国际一流的电工电气研发制造集团”的企业愿景。
为了确保企业愿景的顺利实现,集团提出了四项工作方针,即“坚持创新驱动,突出主导产业,形成行业特色,提高服务水平”的科研方针;“以财务管理为核心,以流程管理为主线,以信息化管理为方法,追求企业持续发展”的管理方针;“平面铺开,立体开发,中心指挥,系统作战”的营销方针;“合理布局产业,优化生产模式,推进智能制造,实现快速反应”的生产方针。按照上述四项方针的指引,集团将全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。
目前,集团正处于一个全面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,机遇和挑战并存,希望与困难同在。我们要以更好的精神状态,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,更加有力的推动措施,加强管理,强化执行,优化调整,使天水二一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。